你愿意为你的偶像花多少钱?
2017-06-02

3-150326103944.jpg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明星效应成为商家最为追捧的营销模式,不论是大小企业都喜欢请知名的明星代言自己的产品,利用其在粉丝当中的吸引力进行产品推广。同时微博的兴起、微信的发展、小米手机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大多数企业家都在考虑怎样增加自己的粉丝,让粉丝转化为自己的客户。形成一种病毒营销的模式。“粉丝经济”成为如今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标志!

  十几年前的传统信息传播年代,粉丝经济营销可以用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形容“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而有效果。几年前的“粉丝经济”,单纯的是以明星接广告的形式,配合电视广告轰炸和线下媒体霸屏,单方面消费明星的人气和好感度。

  而现如今内容营销时代走上了粉丝经济的康庄大道,自媒体、新媒体日益更新,明星不单单是指那些站在舞台上表演的人,而更多的明星来自于各行各业,更像一个普通人走下神坛、有血有肉、有性格。玩转粉丝经济更多需要内容和创意包装,随着各种新媒体、各类新思路提高广告的技术含量,借力明星的玩法不断更新,各类商家绞尽脑汁的思考怎么吸引粉丝,提高粉丝粘性。

  今天你是谁的“粉丝”,明天谁又会是你的追捧。

  粉丝经济有多火?

  以天猫粉丝狂欢节为例,天猫年成交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下一个万亿增长点就要靠粉丝经济。今年天猫6•18粉丝狂欢节的数据显示,从平均购买力来看,粉丝人群比非粉丝人群高出约30%;而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这就是粉丝经济带来的效益。

  现在火爆影视圈的一些小鲜肉,网上曾有报道曝光了他们超高的片酬。吴亦凡,鹿晗高居男星片酬榜首,平均7000万出演一部电影。高昂的片酬震惊了很多人,就连新闻联播都播出过相关报道。虽然很多人在批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明星背后的粉丝市场,让很多商家对其义无反顾的蜂拥而上。

589a584b9ded3.jpg

  “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前段时间,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图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粉丝总数已超400万,被誉为新一代正能量“网红”。敏锐的淘宝卖家迅速上线傅园慧“表情包”和傅园慧同款镜架、泳帽等。

  又比如现在经常提及的“网红现象”,现阶段随着段子手的出现,衍生出了段子手型网红携手品牌的内容营销。营销阵地往往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更加密集,距离更近。段子手接地气、亲民、逗逼的形象深入人心,能够迅速帮助品牌拢获人心。

  如何看待粉丝经济?

  粉丝是一种文化,是某种精神追求的象征,因人而异。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文化范畴包罗万象,比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每一种文化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价值主张,而粉丝就是因为相同价值观而聚集的群体。

  80、90后已经成长为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这一代人由于独生子女较多,追求个性的现象非常明显,他们特立独行,勇于追求自己喜欢的,那些帮助他们彰显自己的人、事、物无疑成了他们追捧的对象,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表达的窗口。香奈儿表达出了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奔驰代表着人们对于“尊贵”的向往,苹果诉说着人们对于“极致”的渴望。

  又比如小米手机火了,他的小米盒子,小米电源也就跟着火了,极大的带动了粉丝用户的消费。这才是大佬们真正在乎的事情,在粉丝群中进行推广,推广成本是极其划算的,毕竟用户对于小米形成了较高的心理认知度后,这种粉丝经济的效应的消费又是不理智的归属感消费,产品的价值会被无限放大。

  粉丝经济面临的挑战?

  “粉丝经济”的前提是粉丝经营,良好的用户体验是黏住用户的不二法门,品牌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到产品上,没有产品难做品牌。因此,“粉丝经济”的误区就是妄图单凭“情怀”和历史就能一劳永逸。市场说明,产品首先打动了消费者,其次才是品牌。“锤子手机“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情怀帮助企业汇聚粉丝,而产品决定品牌能不能留住粉丝。相反,“华为”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留住粉丝的例子。能留得住粉丝的品牌才可以谈经济,所以粉丝营销的根基是产品。

  有了粉丝就一定有经济吗?错。盘活粉丝才有经济,这就需要企业结合移动、互联、新的商业模式等继续深耕,建立商业生态圈,创造商业价值。

  80后是互联网的未来,未来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粉丝经济”在各个领域的表现,都建立在这种认同感集合之上。认同感一般只能提供起初的热度,不能提供持久的消费动力,如果企业要让“粉丝经济”得以持续,产品质量的提升,就是最重要的事。说白了,“粉丝经济”只是一个框架、一张门票,把人留住,依靠的还是持之以恒的建设。

0人跟帖 | 0人参与 | 注册
   
网友评论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留洋派立场。
热门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3.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