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毕业三五年后, 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2017-06-06

  刚参加完一个大学同学聚会,

  往日的同学一个个全变了样子

  当年同吃同住同学习

  彼此之间相差并不大

640.jpg

  现在几年过后,却是天差地别

  有的连续三年公务员没考上

  有的却当了小老板

  有的去留学几年海归进外企

  有的自己创业

  有的升任部门总监

  ...

640306BDGU2.jpg

  大家说话的语气、动作和神态

  都已经完全跟读书时判若两人

  突然都觉得不认识他们了

  怎么会这样?

为什么毕业三五年之后,

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知乎@喵不得不改名字

  你本来就不认识他们,你只是在同学聚会认识了他们。

知乎@寺主人

  我忘了是哪个老段子里说:

  考了99分的A对考了100分的B说:“我只比你差1分,我俩差不多。”

  B说:“你考99分是因为你只能考99分,我考100分是因为试卷只有100分。”

知乎@doing

  其实读书的时候彼此就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学校掩盖了这个差距。

  从小学到大学这16年大家都在读书,彼此上一个班级、同一批老师教、读一样的课本、考一样试,一门成绩一般最多也就差个几十分,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差距很大。有一些同学智力超群,但是看上去只是考试多几分;有一些同学擅长交际,但是看上去只是比较活跃;有一些同学颇有商业头脑,但是看上去只会倒卖点小东西;有一些同学家境非凡,但是看上去也很平常。

  学生这种制式模板,让我们看起来都很接近。但等到大学毕业真正走向社会后,那就是这些同学显露差异化的时候了。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才智的利用才智,还有一些有异能但在学校不得显山露水的也各显神通。而三五年的时间,足以带来很大的改变。有人觉得别人怎么变化那么大?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原先就有本质不同。

6407E2T3R00.jpg

知乎@Juan

  工作能力分为两个大类:执行力、创造力。能在工作的前3-7年就崭露头角的,往往是执行力超强的人,但这些人能否在后续的职业长跑中始终保持优势呢?要看他们有没有后续的创造力。

  公司的初级岗位,也就是下面干活跑腿的,能把腿跑得利索,当然就是能力强,受领导重用。尤其是巨无霸型企业,企业格局早就形成,每日工作需要的是大量重复劳动,这就对执行的质量、细致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在细节里琢磨到变态的,看上去就是牛逼到爆。

  如果一个人刚好是个执行力超强,并且在职业生涯之初加入到一家巨无霸企业,那么在3年以后,TA应该怎么都能升个小头头,在同学之间看上去混得很好。这些人的特点就是喜欢琢磨细节,一字一句、一图一划都不放过,反复修改,逼死一堆人。

  这样的人是真的混得好吗?不,他只是很幸运地在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了自己的执行力专长。

  这样的人大量栖身于大企业,如果你跟他们稍微深入接触,你会发现他们知识面与视野狭窄得不可置信,思维能力也是庸庸碌碌,讲话枯燥乏味无亮点,你会很奇怪他们是怎么到现在这个位置拿年薪几十万+的。

  这些幸运儿的幸运,往往终结于栖身的巨无霸企业崩塌、或跳槽去另外一家企业、或脑子一激动离职创业。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30岁以前光芒万丈的人,仅仅换了一个环境就从此泯然众人。新的环境未必需要那么强的执行力,但对创造力提出了高要求,这一点是大部分执行力小超人们搞不定的。

  但是执行力小超人并非全军覆没,这时候就能见真章,极少数人爆发了旺盛的创造力。这些人是真正的牛人,他们既具有魔鬼一般的执行力,又有着天才、艺术家一般的创造力。他们会有大成。

  另外一部分人是执行力普通,在大公司时非常普通,经常因为PPT做得不够美、空格多了一行而遭到领导的敲打。他们天马行空,提出的点子亦会遭到驳回。这些人的黄金期会在去一个迅速成长的企业、或创业时到来。

  除了双料大牛以外,普通人能在执行力与创造力居其一已是优秀。认识自己很重要,若自己是严谨而乏味的人,那么尽量去成熟大公司去琢磨细节;如果自己天马行空,就不要去大公司浪费时间了。

  昨日与一个老同事喝茶,提及别后几年,众人的际遇各异,感慨非常。彼时我们都是工作三四年的样子,如今又过去几年,各人变化比起当日却又更是天差地别。当日的小专员,如今已是盈利不错的小公司创始人;当时的小经理,如今在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担任中高层;当日有光环的、不到30岁的副总裁,如今悄无声息;当然也有稳步上升的同学,已是公司总监。

  一时得意、一时失意,如今看来都不是最重要。去找到适合自己发挥长处的位置,你就会做得好、有自信。不去笑一时混得不好的人,不去羡慕一时混得好的人。3,5年的时间,还不够资格来给我们判断。

  临别时我对老同事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都要相信这一点。

6400C62GPSF.jpg

知乎@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我很想回答。不过,我要谈的是:毕业前三年的重要性。

  毕业不过才三四年,大家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事实上,差距一直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只是学校不是亮剑的地方,谁都无法看出对方真正的实力。你感觉差不多的人,真的只是你的感觉。

  学霸考了98分,学神考了100分。学霸以为和学神的差距就只有这两分。学神说:你考98分是实力只有这么多,我考100分是试卷只有这么多分。

  这个世界,对于每个人都十分公平的事情,只有:运动和看书。

  那么,条件旗鼓相当的又是怎么拉开差距的?这就是这篇鸡汤文要讨论的重点。

  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当你在想玩什么,有人在想学什么——时间;

  当你在做计划,有人已出发——执行;

  当你为上次失败沮丧,有人已开始下次尝试——心态;

  当你想放弃,有人却坚信前进就有希望。

  所以,道理真的很简单,那些比你走得远的人,并不比你聪慧,只是每天多走了一点。

  那么,又有人要说,不是我不努力,只是我没有机会没有环境,是的,“上进心是水到渠成的东西”也是我一直在强调的观念。所以,毕业前三四年,基于我上面说的,努力、行动和心态外,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什么?

  是选择。

  就人的一生来说,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很多时候,一念之间的选择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哪里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而,决定人一生的又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选择。决定命运的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大的机会,而是每一分钟里你做的一个微小的选择。所有的差别就只在那一分钟里。

  我记得香港有个作家陶杰曾经说过:“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以前在豆瓣看过叫斑马的作者说过一句话,感觉很正确,现在分享给大家:“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懒人,只是有些人表现在行动上,有些人表现在思考上。第一种是看得见的懒,第二种却成了人们眼中的努力勤奋。”

  相比之下,第一种人成功机会还更大些,有时候一个人行动上懒了,如果又不想饿死,起码会在事前多动动脑子,为自己找出一条最好走的捷径。倒是第二种人,他们努力了一辈子,最后的标签也只是努力。他们以为付出的是努力,实际上只是体力。

  有人付出的努力就是努力,有人付出的努力只是体力,这就是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差距拉开的本质。

  所以,每一个选择背后,事实上就是智商和情商。其他各钟商。

  选择到底有多重要?你说她有多重要。她就有多重要。别人家的鸡汤说“性格很重要,性格注定一切”,我的鸡汤是:“性格根本没有好与坏之分,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选择对了,就幸福一生!”

  如何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理论上要求是的智商和情商。其实就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加一些清楚的自我认知和一些不怕输的勇气。

  不管是职场,还是爱情,或者人生,或者婚姻,所有的一切。其实,并不高深玄妙,所有事情核心内容就那么几条,反正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一直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直就是笨办法。然而,这也是我“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吃过任何苦的”诀窍。

  我毕业前三年也是很迷茫的。一步一步怎么走过来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庆幸自己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不但走了脑,还走了心!那是什么支撑我很多事情一直没有放弃?我如果告诉你,支撑我一直没有放弃的,只是因为我“外表看上去小,我可以假装自己还很年轻”,你信吗?可就这是事实!

  听我一句劝。从毕业那一天起,就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大到一份工作,小一件衣服,真的不要马虎对待!关于毕业生如何处理职场关系,我其他答案都有,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去看看,虽然赞数不高。也是我用心写的!

  真的要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的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真的要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眼睛和耳朵。

  一个人做事情,走心,走脑。能让你知道自己适合样的什么样职业,找什么样的伴侣,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交什么样的朋友。能让你明白跟谁怎么打交道,怎么样用人,怎么样合作,怎么样看社会,怎么样看世界,怎么样解决你身边的一切麻烦和问题。这是你一辈子最大的事,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走多少冤枉路都换不来的,读一辈子书都学不到的。

  我年少的时候,看过一个理论,我当时是相当排斥的,多年以后,我却发自内心的认同了这个观点。那个观点是这样说:“一个男人,你如果想要成功。你身边的女人真的很重要,这个女人可以是你的母亲,也可以是你的妻子(女朋友),如果你两者都错过了,那么你的人生基本也就这样了。”

  这里说的错过,不是错过母亲和妻子(女朋友),而是错过“对的”母亲和妻子(女朋友)。

  鸡汤喜欢劝人说,你要珍惜你拥有的一切,珍惜你的眼前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什么叫“珍惜你的眼前人”?什么叫“珍惜你老板给你的机会”?好的情感,是两个人因为对方变成了更好的人,好的工作是,我可以把我的工作当兴趣。人生一世,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错的选择就是:浪费了自己的生命都不够,还要浪费别人的生命?

  大部分人,不是不能选择, 而是忘了自己还能选择。“别无选择”真的是很让人讨厌的一句话。

  什么是选择的权利?难道是读书用功?难道是努力认真?难道是比别人有成就?选择不就是选择。先有了想要选择的心,才能有拥选择的权利。

  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可以光芒万丈。只是,不能自欺。有一句话怎么说?自欺永远摇摆于真诚和犬儒主义之间。所以,选择自欺的人,你就心安理得了是吗?

  你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想要的(他人即地狱)!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你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天降标志。

640M2QO9FGP.jpg

知乎@波小蟹

  讲一个我奶奶说给我的故事,这些故事讲的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我也不能100%保证绝对真实,大家权作消遣吧。

  这张照片,是1977年,老太太带的一个高中班(马赛克见谅)

6407IH5JIH2.jpg

  这个班很特别,不仅因为这是某个山区那个小县城唯一一所高中的唯一一个班,还因为这群学生招生时其实还没恢复高考。也就是说他们入读高中时,考大学还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们仍然选择读书,是真正出于对知识的渴望。

  照片是2013年春节期间毕业三十三年后再聚。

  这些曾经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人,

  有的孙子都结婚了,有的至今还是孑然一身;

  有人官至中央部委司长、地市实权领导、成为985高校教授、商海打拼富贾一方;

  有人在市里、县里或镇里当了老师、公务员、医生,过着体面富足的生活;

  当然也有人仍然农村打庄户、城市做短工,甚至依靠低保救济维生;

  有的五十多岁还参加冬泳和马拉松,有的若干年前早就瘫痪在床,还有的甚至已经去世了,连照片都是ps上去的;(隔着马赛克可能看不到,ps的都在左边,包括第一排左一的女老师是用了我奶奶的身子ps的)

  有人犯罪坐牢多年,而把他抓进去的“有人”也恰巧站在旁边;

  有人和有人结婚了,生活幸福,也有人和有人结婚了,然后又离婚了,还有人成了儿女亲家;

  有人愿意多花钱、费功夫组织同学聚会,有人交了一份份子钱却还要把老婆孩子都带来吃一顿。

  这里面的人,在那个普遍贫穷的时代,可全是地道农家子弟,没有一个有钱有背景。

  他们读书时要每周背够煎饼咸菜,夏天干粮发霉了就擦掉绿毛,冬天干结咬不动就用开水泡着吃,放假要靠走路回家,有些甚至要走一整天

  我奶奶说,学校当时隔些日子的周末会给留校的学生一些农药,这样他们可以清洁干净头上和铺盖上的虱子。

  每个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他们都是当时小镇最聪明最刻苦的学生,当然当时班里最大的都有了老婆孩子,最小的才十四五岁。

  其实根本不是没差距,差距一直有,甚至高中时候就已经是天壤之别,只是当时的舞台太小,路还太短,没那么那么那么明显。

  处在历史中的我们,智慧根本看不准每个人未来的路到底有多长。

  在那个普遍贫穷的时代,学校里的穷学生似乎只有成绩可以比,可离开学校,什么都可以比,只有学习成绩没得比了。

  时过境迁,起点相同的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最努力的人和最聪明的人,并不见得混得最好,但究竟也不至于最差。

  成绩最差的人,只要别懒,其实也能致富发家。(有一人八十年代白手起家做生意却被判了刑,出狱后东山再起,又成了富豪)

  只是懒蛋若干年后仍然是懒蛋,笨瓜依然是笨瓜。

  【后记】

  当年这个班应届只考上了一个师专,此人后来成为我奶奶的同事。毕竟那个年代大学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难度级。

  第二年,我奶奶爷爷调到市区中学教复习班,有几个落榜的又到那儿复读。

  当年又考了三个,考得都很好,这三个人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央部委司长、地市官员和大学教授(这三个人当时都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至今与老太太还时有来往。

  第三年,我奶奶又教复习班,有还没考上的继续复读,又考上两个,本地师范学院,目前分别在县里的两个局做局长和副局长。县城里做个实权领导,生活应当会是舒适惬意的。

  第四年,轮到我爷爷教复习班,有一个女生连复读三年,最终考上,只是后来听说,她在中年时因为一些原因瘫痪了。(左边可以隐约看到那个ps上去的)

  即便今天,成功的途径愈发多元、成功的因素愈发复杂、反智主义和精英意识此消彼长、社会阶级不断固化。却很难说,这个发生在一个小县城的特殊故事会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可以说先天资源、个人努力和人生机遇这三个因素将会是亘古不变的,大概只是不同年代权重不同罢了。

——读到这里你们可能以为这是鸡汤——

  其实当时班里最努力最聪明的男生,第一年失手没有考上,老太太一直觉得如果他复读一定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然而他没有复读,家里穷又是老大,回乡当了教师,在农村娶妻生子,很多年都是民办身份,快五十岁才转为公办教师。

  他在照片上最左边,戴着穿这个有点脏的皮夹克,戴着藏青色还是紫色的毛线帽子,看起来过得不是那么好。

0人跟帖 | 0人参与 | 注册
   
网友评论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留洋派立场。
热门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3.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