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平的毕业演讲—水平很低,挨骂活该
2017-05-23

48c999f1gy1ffvnel7jw0j20fk0bomxk.jpg

  不妨用大历史大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水平不高的毕业演讲

  我的第一反应是:“演讲水平确实很低,挨骂活该。” 不不说你政治错误,我就说你水平低,可以么?说挨骂活该,确实有些冷漠。都怪这个冷漠的时代。:)

  退一步,不妨也用大历史大社会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这个水平不高的演讲。至于她所受到的公众指责和羞辱,在internet trolling的“恶”时代里大概无人能拯救她。让她祈祷公众尽快迈向下一个话题吧(放心,很快的!)。当然如果她本来就不打算回国发展的话,这些又算什么呢。

  以下为几点评论。有些发散,抱歉。

  1、1)第三世界难民/移民学生在美国演讲主题:我的祖国如何如何落后。感谢学校、感谢美国,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获得了重生,潜台词:感谢你们收留我。2)心系祖国准备回国发展的第三世界留学生在美国演讲主题:我的祖国如何如何落后。感谢学校、感谢美国,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我一定要把我学到的东西带回祖国,建设我家园。3)第一世界学生演讲主题:感谢学校给我的全球视野。我在这里看到了世界人民的疾苦。我们要心怀世界,帮助各地的人民

  2、请想象在德国某中学毕业典礼上,推选一名叙利亚难民学生进行毕业演讲,该学生的演讲内容。所以呢,这位女留学生的讲话,末尾不提报效自己母国,甚至懒得提请各位关注中国,而是说我们好好珍惜美国的空气和自由,好好呆着。这就是一个希望在德国扎根的中东难民或者希望在美国扎根的越南船民说的话。我觉得这个基调远达不到没够主流校园自由派的心怀全球的政治正确。

  3、我不知道昆明这样的城市有多严重的pm2.5需要成天代口罩,渴望新鲜空气。这位女学生有可能是在虚构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如果这样,就不光是简单的伪善了,而是严重的人品问题、道德问题。这样的不诚实,放在美国社会,是断不能被接受的。

  4、本质上是缺乏自信(很大的程度可能源自个人缺乏自信),因此才会有意识、无意识或潜意识地在话语上取悦、讨好东道国——写作时就在想象自己的讲话会得到全场掌声喝彩的场面。这个女孩儿可能根本不是政治化的。只是在有意无意试图取悦东道国、确保自己道德和立场“正确”的时候政治化了。(我们在这里争论的只是她政治水平和觉悟的高低)。

  5、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Ron Jonson著《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介绍当代社会里的公共羞辱、网络暴民、互联网trolling现象

  6、换作一个美国毕业生,在某中国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在政治上亲中贬美的演讲,也会被twitter、reddit等被黑死。Internet trolling是跨国界的。人的各种心理阴暗面都会被匿名或准匿名的internet激发出来。

  7、我以前觉得中国网络暴民可怕。还有人肉搜索什么的,现在发现和美国比只能是幼儿园水平。

  8、女留学生的演讲内容确实水平不高,我一个朋友总结得不错:在一个需要大视野的场景下(毕业典礼,作为一个留学生,面对多国学生和东道国对四年学业进行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待),沉迷于或局限于小确幸。在形式和内容上,它不光是陈词滥调,而且完全过时,在时代上完全落伍,如果放在1990年代还是比较适合的,符合当时演讲者的认知水平和受众群体的期望。而如果在1990年代,估计中国的观众反馈会是polarised的。会有一派人支持她。现在呢基本一面倒。支持她的人主要是说:“不要苛责”、“她只是个天真的小姑娘”,“为什么不能容得一个希望新鲜空气和自由的小姑娘”……这都是建议得过且过,属于一种调解,或者说和稀泥。然后很多人,特别是有海外体验的留学生群体,都对留学生的观点不认可,而且很critical。其实我完全不认为这就说明当代中国人更加民族主义、更加狭隘了。这是说明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了、对自己和对国外的认知更加sophisticated、nuanced了。今天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偶像,不再是1980年代时推举的自由女神。这是事实。而他们对西方民主的认识其实维度更多,掌握的信息量更大,而且还有很多disillusion和批判。

  9、我确实觉得留学生演讲的内容水平很低,不知道马里兰大学为什么选这么个学生出来讲这些东西。我认为这在哈佛大学的话是不可能的,这种粗俗的、naïve的政治表述,放在哈佛大学是不可思议的。我只能说马里兰大学组织这个活动的相关人士水平真的很低。

  10、 一百多年前的女子,十三、四岁就结婚嫁人了(现在很多传统社会仍然是),这样的女子就要承担很多。在陌生男方家庭的生活。承担着的沉重的家庭、宗族、社会、伦理角色、期望与负担。这是绝对不容易的。在internet trolling and shaming的年代下,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二十多岁的女子,因为公开讲话,引起了一定的政治、社会团体的不满,而在互联网上被人攻击,这也是承担社会伦理角色、期望的负担。只不过它更加公共化。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你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承担后果。当然我不是说在一百年前就不能批评束缚女性的落后制度、现在也不是不能批评internet trolling和网络暴力,但你不能脱离这个客观的存在,小姑娘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只能自己接受教训。

  11、这个事情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具有一定公共性的话题。在internet trolling的时代。这位女毕业生在美国的影子一样会被twitter淹死。沉醉于指责和羞辱的公众当然不会关注这位女生是一个年轻的真实的个体。而这这种带有阴暗心理的宣泄正是当代internet trolling和shaming的特征。我们现在很多很多对这个事情的分析还是停留在内容和文本分析——她在什么场合说了啥。她说的对还是不对…我再重申,在internet trolling的时代里,这其实都是不重要的——不同的社会对公众羞辱需要不同的内容载体或出口,在我们的社会里,刚好是政治化的、国家、民族认同等。在美国,这样的负面情绪依然存在,只是宣泄主题可能不同;二十年后,在中国也将继续存在,同样,主题可能有所不同。这只是不同时期下人类共性行为的具体表现。

0人跟帖 | 0人参与 | 注册
   
网友评论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留洋派立场。
热门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3.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